教育,是一场修行
自省,让教者精神升华。家长,老师,教之主力也。纵观如今之教者,多有:自己不修行,却去度他人。还有:怪罪于孩童,自己却懵懂。
老子有训:大道之行,不责于人。有道是: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家长的智慧,起于思己错;教师的胸怀,源于容人过。孩子生来就是蒙昧的,本色是透明的。教者若不检点自己,孩子就是你的镜子。你错,孩子怎能对?你懒,孩子怎能勤?你浊,孩子怎能清?你心窄,孩子怎能改?你戴有色镜,孩子怎能向前进?
与其责怪孩子,不如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教者最基本也是最深层次的修养。《礼记》有云:不能反躬,天理灭矣。教者最大的愚蠢,是怨这怨那怨孩子。稍微反躬自省一下就知道:责怪、埋怨是没有用的,只会加深矛盾,引导孩子并找办法解决才是最重要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今之教者,能一日一省都不错了。错,需敢认;省,则能进。
据了解,很多家长很难向孩子认错。教者若仗着自己的权威,不肯放低自己,甚至敷衍自己的过失,这便是教者最低级的错误。有勇气向孩子认错,并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情。韩愈《师说》有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我错了,如自己不小心犯错、因故没有兑现承诺等等,我会向孩子致歉并说明情况,且会表达改正的决心,不找借口不搪塞,有如此诚意和态度,孩子很快就好了。我想,这应能让他们从小学会不推卸责任,做一个勇于担当的人。与孩子一起纠错,一起进步,让他们超越自己,才是教者最高的境界,才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曾国藩有话说:眼宽容事,心宽容人。有教者见不得孩子犯错,容不得孩子逆反,只说明修炼还不够。心地狭,小事变大;心地广,大事变小。能自省者,心定宽也。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在本人凡工作过的地方,俺都挺受欢迎的。有一个原因就是,在领导发现问题之前自己先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教育孩子何尝不一样呢?家长最好经常悄悄咪咪反省、调整、修正自己,就算孩子发现了,承认、纠正错误又何妨?教者的改变,带来孩子的改变。
扬长,让孩子生命绽放。白板上的一个黑点,最惹人注意,很多人却忽略了更宽的白面。一句“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很多长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对孩子进行加工式培养,而且总看到孩子的不足,甚至患上“中国式家长忧虑症”,可他们常常忽略孩子的天性和禀赋。常说“别人家孩子”“你怎么总不如谁谁谁”的教者,多是虚荣心作祟,多是控制欲极强的人。那是横比蒙蔽了你的双眼,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多多纵比吧!让孩子每天都能突破自己。
法教先锋总结出:胜己者胜人胜天下。让孩子朝前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值得点赞。多看看孩子的优点,多用发展眼光看孩子,是教者最起码的教育涵养。当然也不要过度鼓励和赏识,更应引导和发扬,让其在属于自己的领域深耕苦钻。罗曼·罗兰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孩子不缺少优点,而是缺少发现优点的眼睛。每棵树都有它的姿态。每座山都有它的形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闪光点。每个人的人生精彩,往往赢在开发自己独有的潜力。
前几日,到宜宾育才中学讲课、调研,与校长任劲松哥哥交流“起点班”经验。学校有200多位教师,3000多名学生,他作为一校之长,不愿落下任何孩子,将常人认为的“双差生”放在一个班,命名“起点班”,意即每个孩子每天都是新的,他亲自担任班主任并教数学,汇聚最优秀教师授课;尊重个性,帮孩子找到自信的增长点;班上甚至有位重度智障的孩子,在爱的滋润下,进步很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不放弃,任何孩子都有自己新的起点。用放大镜看后进生的优点,给他们重新站起来的机会,这才是教者应有的本分。
对此,教者,请注意:少去取长补短,多去扬长避短。教者,请谨记:发现孩子优势,助其发挥至极致,此乃教之义。只要发挥得好,缺陷还可能转化为优势。
记得我的八卦掌、形意拳师父曾教诲:授徒、习武须发挥人之所长。的确,高矮胖瘦,所练功夫各有风格、各有千秋。话说形意拳高人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那是扬长处,不断反复,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日本人的空手道,高手常是充分发挥自身潜质,练一招至纯青,便可所向披靡。记得我有位师弟,是独臂,勤学苦练的毅力远超我们,他那一只手的力量比很多人一双手的力量还大,身手灵活,没有另一只手,反而能避免被捆缚。因此,用心的教者能将孩子的优缺点统统发挥作用。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授渔,即教会孩子做事。只教给孩子知识,是教者最蹩脚的举措。当然,知识肯定是有用的,读书、求知曾是人类摆脱愚昧的途径。吃过的饭菜虽只穿肠过,但已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也会成为你灵魂的一部分。但比知识更有用的是养正、修心、启智,培养能应对一切的素质与能力。知识会过时,修来的身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却能长久发挥作用。所以,教者不只“授人予鱼”,更应“授人予渔”。代替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是教者最无力的做法。智慧的教者遵循此程序:做给他看,教他做,指导他做给你看,放手让他做;对于教者已知或未知的东西,多去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家人和老师只能陪伴孩子走一段路。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属于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我们不能代替他们走路,只能为他们引路,不能永远的给予、输血。如果包办太多,那是教者的一种悲哀。
另外,也有家长把孩子当机器来看待,希望孩子完全顺从,让他做啥就做啥,孩子丧失了自我,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若是这样的家长,还是先修炼一下自己吧!润根,即教会孩子做人。忽略孩子做人教育而只求分数第一!舍本逐末,是家长最无知的认识。心善、心健、守正、守信、守法等品质和素养,是教者和孩子都应摆在前面的。在这些方面,家长的角色无可替代。根不正,树怎能直?根在父母,根在我们的心。枝坏,坏一干;根坏,坏一树。身亡,亡一人;心亡,亡一片。教贵润根、润心,方能静待花开,换来春华秋实。
撰文:夏选沫 于晓雄
图片:无
审核:胡平
上传:于晓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