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指导思想:
1、党建方面
党建工作为学校整体工作创设良好的政治舆论氛围,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监督学校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支持学校依法治校,监督组上教师依法执教,保证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办学特色等方面应该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思想政治方面
在思想政治方面,长期以来 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教研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让教研组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侵蚀,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
同时,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组上老师,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争取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的价值。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组织教研组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主动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网络等积极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组上的理论和思想水平。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均表现出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立场坚定性。
3、学科素养方面
以地理新课程建设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扎实做好学科的教科教研的常规工作,坚持“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让教师做发展的主人”为教研工作方向,巩固和推进我校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重点是“地理学科核心思想和能力,地理教育价值和课程执行能力”这一关键。同时要加大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以提高我校地理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有效教育教学。切实抓好本组的教学常规工作。
二、教研目标:
1、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 ,努力打造一个有创新力有凝聚力团结的教研团队
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除了学校的正常考核外,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发成员的教研热情。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争取做到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建设,通过“帮、带、扶、助”活动,使我组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利用一系列活动将全校地理教师凝结为一个整体,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2、强化教研组的“教研”功能。
本学期我们继续“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不放松,继续推进“学案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践。教研工作侧重于新课程改革思想的研修和行动的可行性论证上。加强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内化,通过开展切实可行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贯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从而真正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状况,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争创我校的地理教学水平的新突破,力争我校地理整体成绩再上新台阶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评定教学工作的首要指标。要抓好质量,首先就要抓好课堂,好课堂离不开精心备考,备好课,就要合作,要大家的共同智慧。要扎扎实实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其次,根据各年级的地理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任务的差异,确定工作方向。高三和补习班教师应着力于研究高考命题的新动向、新趋势,进一步明确教学要求,以强化高三地理教学的针对性。高二年级依据教学计划,狠抓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高一年级重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还有就是地理的学习兴趣。第三,落实常规务必做到“八要”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活动要勤、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三、本期工作重点
1、公开课安排
为落实深化教学改革,以教促研,以研促改,以改促学,南山中学实验学校地理组全体教师开展了“示范课”、“ 推门课”活动,由组内的高级教师率先开展“示范课”活动,再有青年教师开展“推门课”。
开课:每月安排两次教研活动,排好日程表。首先是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新课、复习课、评讲课三种课型),然后安排年青教师(35岁以下)的推门课(不定时,不定课型)。
评课:评课时先由主讲教师自述(课程设计和预期目的),再有指导老师,备课组长发言,然后是其余听课教师自由发言,最后是教研组长总结。发言时,要有针对性,要实事求是,要求发言者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位发言者,不需罗列太多。评课结束还需要主讲老师重新设计课程,然后保存电子文档。对于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则要求年青教师评课,找自己身上欠缺的东西。
课型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主讲教师 | 姚露霞 | 黄磊 | 蒋李军 | 唐佳 |
*本期公开课安排表,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新教材解读
为提前适应新高考改革,本教研组计划利用3个学期时间(2022年春—2023年春),解读新教材。由高一年级备课组分章节解读,主要针对和现行教材的比较差别,新增章节,解读内容主要是章节重难点、解决办法、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另外需要对活动设计提出建议。具体安排事宜详见组内通知。
四、本期各备课组教学计划
(一)高2022级安排
时 间 | 课时(节) | 内 容 | 备注 |
第一周 | 2 | 开学第一课1.1宇宙中的地球 | |
第二周 | 2 |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
第三周 | 2 | 1.3地球的历史,1.4地球的圈层结构 | 根据中秋放假调整 |
第四周 | 2 | 国庆 | |
第五周 | 2 |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根据国庆放假调整 |
第六周 | 2 |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 根据月考安排调整 |
第七周 | 2 | 3.1水循环,3.2海水的性质 | |
第八周 | 2 | 3.2海水的性质,3.3海水的运动 | |
第九周 | 2 | 4.1常见地貌类型 | |
第十周 | 2 | 4.2地貌的观察 | 根据半期考试做调整 |
第十一周 | 2 | 11月月考 | |
第十二周 | 2 | 5.1植被,5.2土壤 | |
第十三周 | 2 | 6.1气象灾害,6.2地质灾害 | |
第十四周 | 2 | 6.3防灾减灾,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 | |
第十五周 | 2 | 期末复习(地球、大气) | 根据月考安排做调整 |
第十六周 | 2 | 期末复习(水、地貌) | |
第十七周 | 2 | 期末复习(植被和土壤、自然灾害) | |
第十八周 | 2 | 期末复习冲刺练习、学生自主复习 | 期末考试 |
(二)高2021级安排
教学用书 | 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 必修三 | 周课时 | 7课时(白天4+晚自习3) | |
配套资料 | 学校统一征订练习册《步步高》 | 配套练习 | 配套练习、周考、月考、历年期末考试真题 | |
轮次 |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
新课教学与复习安排 | 1 | 9.5-9.11 | 入学考试+开学先导课 | |
2 | 9.12-9.18 | 中国疆域、人口和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周练1 | ||
3 | 9.19-9.25 | 中国气候+中国河流+周练2 | ||
4 | 9.26-9.30 | 中国自然资源+中国交通+周练3 | ||
5 | 10.1-10.7 | 国庆假期 | ||
6 | 10.8-10.16 | 中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10月考 | ||
7 | 10.17-10.23 | 中国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周练4 | ||
8 | 10.24-10.30 | 中国港澳台地区+地球地图+周练5 | ||
9 | 10.31-11.6 | 必修三第1章第1-2节+周练6 | ||
10 | 11.7-11.13 | 必修三第2章第1+11月半期考试 | ||
11 | 11.14-11.20 | 必修三第2章第2节+第3章第1节+周练7 | ||
12 | 11.21-11.27 | 必修三第3章第2节+周练8 | ||
13 | 11.28-12.4 | 必修三第4章第1-2节+周练9 | ||
14 | 12.5-12.11 | 必修三第5章第1-2节+周练10 | ||
15 | 12.12-12.18 | 复习中国地理概况+期末模拟考 | ||
16 | 12.19-12.25 | 中国分区地理+必修三第1-2章 | ||
17 | 12.26-12.31 | 必修三3-5章 | ||
18 | 1.1-1.3 | 元旦假期 | ||
19 | 1.4—1.8 | 期末考试 |
(三)高2020级应届安排
时间 | 教学内容 | 周周练 命题人 | 审题人 |
8.13—8.20 | 大气环流 | 许灵 | 杨舰 |
8.22—8.27 | 气候专题 | 夏选沫 | 郁沁 |
8.29—9.3 | 水资源、水循环与海水运动 | 杨舰 | 许灵 |
9.5—9.30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郁沁 | 夏选沫 |
10.10—10.15 | 地理环境的整差性 | 许灵 | 杨舰 |
10.17—10.21 | 旅游地理 | 夏选沫 | 郁沁 |
11.24—11.29 | 一诊复习 | 杨舰 | 许灵 |
11.1——11.5 | 一诊试卷评讲 | 郁沁 | 夏选沫 |
11.7—11.12 | 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 | 许灵 | 杨舰 |
11.14—11.19 |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 夏选沫 | 郁沁 |
11.21—11.26 |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 杨舰 | 许灵 |
12.28—12.3 | 交通运输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郁沁 | 夏选沫 |
12.5—12.10 | 中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 许灵 | 杨舰 |
12.12—1.17 | 中国分区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夏选沫 | 郁沁 |
12.19—12.24 | 环境保护 | 杨舰 | 许灵 |
12.26-12.31 | 二诊复习迎考 | 郁沁 | 夏选沫 |
(四)高2020级补习安排
时间 | 教学内容 | 周周练命题人 | 审题人 |
第1周8.16—8.20 | 大气受热过程及气温 | 兰玲玲 | 姚露霞 |
第2周8.22—8.27 | 热力环流 | 兰玲玲 | 姚露霞 |
第3周8.29—9.3 | 大气环流 | 姚露霞 | 兰玲玲 |
第4周9.5—9.10 | 气候专题 | 姚露霞 | 兰玲玲 |
第5周9.12—9.17 | 水资源、水循环与海水运动 | 杨军成 | 马列 |
第6周9.19—9.24 | 地表形态的塑造(内力作用) | 杨军成 | 马列 |
第7周9.26—10.1 | 地表形态的塑造(内力、外力作用) | 马列 | 杨军成 |
第8周10.3—10.8 | 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 | 马列 | 杨军成 |
第9周10.10—10.15 | 地理环境的整差性 | 蒋李军 | 薛义 |
第10周10.17—10.21 | 旅游地理 | 蒋李军 | 薛义 |
第11周11.24—11.29 | 一诊复习 | 兰玲玲 | 姚露霞 |
第12周11.1——11.5 | 一诊试卷评讲 | 兰玲玲 | 姚露霞 |
第13周11.7—11.12 | 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 | 姚露霞 | 兰玲玲 |
第14周11.14—11.19 |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 姚露霞 | 兰玲玲 |
第15周11.21—11.26 |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 马列 | 杨军成 |
第16周12.28—12.3 | 交通运输;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马列 | 杨军成 |
第17周12.5—12.10 | 中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 薛义 | 蒋李军 |
第18周12.12—1.17 | 中国分区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薛义 | 蒋李军 |
第19周12.19—12.24 | 环境保护 | 姚露霞 | 兰玲玲 |
第20周12.26-12.31 | 二诊复习迎考 | 姚露霞 | 姚露霞 |
九游娱乐地理教研组
二〇二二年九月
撰文:
图片:
审核: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