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之浅见

发布时间:2020-12-22 阅读:17748 文章来源:教导处

“信息”一词,百度百科里解释为:“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可见,获得信息、识别信息是我们正确区别事物的基本条件。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中的思想政治部分,明确了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查学生的第一项能力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即发现、收集试题中文字、图表、数据等蕴含的信息,分析、理解相关信息的含义,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如何呢?实际教学中的现状是:(1)一些学生答题习惯差,漠视材料图表里蕴含的信息,主观臆断的直接做题;(2)只抓住材料里的只言片语,以部分代替整体,信息解读出现偏差;(3)读了材料但是抓不住材料的主题,没弄明白命题意图。思想政治学科试题主要以文字方式呈现,获取和解读信息失误将会导致学生做客观题时错误率高,做材料分析试题答非所问,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结果。

【例1】首届“创造新的文化遗产”论坛指出,“我们应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化遗产。如《亮剑》、《闯关东》、《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等原创作品的热播就突出了花心思的“新”。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

A.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

C.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D.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在实际练习中,误选A选项的同学特别多,选A的同学认为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题干里突出强调“新”,因此选A。题干里“为后人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化遗产”这一关键信息被学生忽略掉或者没有准确解读,“创造新的文化遗产”意在说明通过创造新的文化内容与形式,丰富繁荣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

【例2】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精华,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更好的发挥“二十四节气”在当代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文化意义。

【学生的典型错误答案展示:】

1)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通过传承“二十四节气”会影响人们的认知体系和社会实践。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通过传承“二十四节气”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可以产生重大影响。

在练习中发现,写出以上类型答案的学生比较多,为什么学生们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他们在获取设问中的信息时出现偏差,设问里的要求是“如何发挥文化意义”,而学生们理解为“有什么文化意义”。可见,能否抓住设问要求和命题意图非常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呢?

.阅读能力是基础

从小学时,老师们就在不断的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可是,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到了高中仍然有待提高。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

1.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从阅读教材开始。充分利用好教材,引导学生通读、深读教材。现有教材的设置分为单元、课、框、目四个层次,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层次的宏观把握培养提取主干知识的能力。现有教材又有正文、辅助文不同的部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对教材正文、辅助文的阅读,归纳提取知识。

2.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从课外阅读延伸。高中生应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每天观看半小时新闻,边看边记录下新闻中心内容;每周选取一个时政热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阅读《看天下》《南风窗》《人物周刊》等杂志,并就其中的某篇文章进行评析;由学生合作整理出期末复习的时政热点资料等。

3.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从阅读技巧提升。阅读技巧古已有之,韩愈指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记事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时要善于提炼与概括,拎起其基本要旨,以便于理解与记忆;而“纂言者”要善于深入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深层意涵与内容实质,进而写出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今天,我们要准确的获取和解读信息,也可以参照古人之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画、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中心词。

.重视基础知识

不少学生在审题时,总是不能将材料里的信息与教材知识准确对接,出现信息解读失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基础知识,或者没有记住知识。虽然现在高考侧重于对能力目标的考查,在教学中还是要注重学生对基本观念、原理的理解与记忆,要求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习题评讲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评讲课不应该是老师一人“唱独角戏”,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真正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为了让学生自主获取和解读信息,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评讲课先给学生发布参考答案——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分析材料,重新提取信息——同桌、小组之间合作讨论——请学生展示纠错成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点评。教师在进行投影点评时,可以就一些比较典型的审题失误进行展示,引起学生的重视。

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还可以对材料或者设问进行一定的更改,进行变式训练。根据【例2】,可以将设问变为: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探究如何更好的传承“二十四节气”? 让学生重新思考答案。

.注重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的培养

试题设置都是以一定的材料为背景,学生要准确的获取和解读信息,就必须对材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理性精神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例3】2016年里约奥运会会徽,它由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腿相连.组成了里约著名的面包山形象。会徽体现了里约的特色和这座城市多样的文化,展示了热情友好的里约人和这座美丽的上帝之城。里约奥运会会徽

①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意识    ②是意识的派生物

③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原型  ④源于作者的丰富想象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此题较简单,但仍然有不少学生误选到②。选了②的同学没有透过“奥运会会徽”这一现象,看到人的意识。在平常教学中,可以多列举一些事例,最好由学生举例论证知识;多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观察思考身边的人与事。

.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准确完整的解读试题信息。

【例4】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经说:“我们永远不可能正确地用任何具体名称来称呼和说明任何事物,比方说大的或者小的、轻的或者重的,因为大的会是小的,重的会是轻的。”从哲学角度看,普罗泰戈拉

①坚持相对主义而导致诡辩论 ②否认绝对运动而陷入形而上学 ③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④将静止绝对化而陷入形而上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很多学生在接触此题时,一头雾水,读不懂题干的意图。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普罗泰戈拉曾经说:“我们永远不可能正确地用任何具体名称来称呼和说明任何事物…”,由此可见,他认为因为事物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此题里含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逻辑推理,以准确把握命题意图。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不仅是个体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基础。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从平时教学活动中抓起,要从平时的学习习惯养成中提升。



撰文:陈永琴 杨佳顺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上传:杨佳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九游娱乐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