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有效课堂环节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0-12-24 阅读:15120 文章来源:教导处

自有教学活动以来,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就一直在研究和探索高效教学问题。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效课堂的建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探究的问题。

什么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高效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提升情感、价值观培养的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三者课堂教学的效果越好,课堂效率就越高。高效课堂有两方面的规定性,一是时间的规定性,二是目标的规定性,离开目标无所谓效率,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的主要标准。一是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制定恰当而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做到目标既不过大,也不太小,而且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不能随心所欲。

为什么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逐步得到落实的大背景,构建高效课堂是解决“课时紧” 和 “课时任务重” 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授课方式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段更新,不断摆脱过去的陈旧思想,落实新的教改理念;不断改变过去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而采用“引导”、 “启发”等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积极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老师实施、贯彻新课改理念的当务之急。

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1. 课堂前,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充分备课。备课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首先,每位教师必须充分吃透课标和高考大纲,深入研究教材。新课标教材的典型特点是:模块散乱,内容详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删减和修改。例如,我所教的两个班集体的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水平差异太大,因此,我在研究教材的同时,对不同的班集体设置不一样的课堂活动练习。对学习层次比较好的班级,我让他们自主讨论,创设情景,表演对话,目的在于“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然而,对于英语学习基础较差的另外一个班而言,我只让他们把现成的对话表演出来,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纠正他们的语音语调”。其次,教师在备课的同时一定要“牢记学生的实际能力”。例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课文的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用学生熟悉的单词、句型。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 课堂中,明确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手段。

第一,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著名教育学家泰勒说“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也有专家指出:“考察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就是要采取多种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开端引趣,激发欲望;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发掘魅力,引起兴趣;开展比赛,适当竞争;刻意求新,相机诱导;深入浅出,幽默形象;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巧用游戏,学“玩”结合;以情激趣,亲师信道;科学难题,引人入胜等都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好思路。例如,在外研社新课改英语必修三的课程学习中,第三单元讲自然灾害中的地震,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课文的学习和311日发生在日本9.0级大地震相联系,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放一些最新图片和视频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自然灾害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又如,在学习了三单元的地震后,又即将学习4单元的沙尘暴,生活在西南丘陵山区的同学们没有经历过沙尘暴,但是,我们教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发生在325日科威特的特大沙尘暴,通过这两单元的学习并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高效的教学课堂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注重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与数理化不同的是,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从而达到“量变引起质变”。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作业繁多,基本没有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甚至连课堂上的内容都没有时间消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应用能力,要学会把以前学过的知识通过造句、编对话、写作文等方式运用出来。例如,我上课经常会把以前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型通过造句的方式得以复习,不断地在同学们脑海中加深这些语言知识,久而久之,他们就牢牢地掌握了这些知识。更令人惊奇的是,同学们很快学会了这种知识“复现,活用”的能力,他们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积累单词、短语、句子,然后用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当学生体会到这种“输入与 “输出” 的巧妙关系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他们感觉是在为自己学习而不是为老师学习。因此,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第三,改革方法,尊重差异。新课改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教材”、“照本宣科”等传统套路。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要注重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在课堂上不再是凭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手段,如果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和条件,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图片、挂图、实物教具和学具等作为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尊重差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水平、学习倾向性上表现出的个别差异,在教学目标、课堂提问、分组讨论、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统筹兼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境界和水平。特别是对学习后进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给予他们发言和活动的机会,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肯定,而不能让后进生在课堂上只当配角和观众。例如,一个班集体中,学习好的同学或许并不擅长表现自己,笔试成绩好的并不一定口语也好。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要达到的不同教学目的分配不同的任务。目的在于人人参与,人人学有所获。让尖子生有引领的风范,让后进生有表现的机会和追赶的信心。

3. 课后,精选习题、巩固运用。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内损失课外补,将大量未进行选择的甚至是重复性的作业布置给学生在课外完成,造成学生在课外疲于奔命,应付作业的现象,可以说没有精心设计作业,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精心设计,数量要精,质量要高。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

以上是我在贯彻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新课改背景下怎样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拙见,希望能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更多的、更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意见。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工作永恒追求的目标,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去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要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学习和借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切实开展校本培训,加强专业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高效的校本教研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撰文:李雪梅 杨佳顺

图片:无

审核:丁劲松

上传:杨佳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九游娱乐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