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星期五)下午第三节课,音乐组全体老师在弘毅楼203,高一12班,聆听了刘潇潇老师的公开课《丝竹相和》。
课后,全组老师在第一学术厅对本堂课进行了评课,由赵明珠和宋冬梅两位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点评,两位老师精准到位的点评让在坐的各位老师都收获良多。
赵明珠老师:
优点:
1.整堂课条理清晰,知识点讲解到位。
2.教师亲和力强。
3.PPT风格做得简单但不失高级
4.设置的学生创作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建议:
1.导入环节自己拉二胡比欣赏更具吸引力!
2.PPt里面的字减少一些,只打出最关键的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打大一点更好!
3.学生创作环节由自己创编改为小组讨论,抽代表发言更佳!
4.增加课堂的板书,在对比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时候可以通过板书一目了然让学生总结,多让学生参与。
5.最后的课堂小结只需精简说一两句最精辟的语言即可,不要说太多。
6.课堂多突出对江南丝竹的欣赏,讲解,分析,拓展,简化广东音乐,突出重点环节。
以上提出的建议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再提出来讨论,修改!
宋冬梅老师:
优点:课堂思路清晰,在讲江南丝竹音乐的“加花”手法时,利用《小星星》这首音乐来进行课堂测试,学生参与度很高。刘老师在互动环节设计新颖,上课自然、大方,整堂课氛围很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也收获了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
个人建议:优点很多,但个人认为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整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学生容易抓不住重点。
2:互动环节给学生的时间较少,作为不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两分钟时间要创作一条旋律并唱出来难度还是相当大,如果可以在学生唱不准的情况下我建议教师可以用乐器展示出来效果应该更好。
3:在对比《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后直接聆听分辨音乐,马上进行课堂总结,最后拓展的时候再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听到丝竹音乐?再给同学们两分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结束整堂课。个人觉得这样可能会更好!
撰文:杨莉
图片:教科室
审核:刘旭
上传: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