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的生命脐带》教学反思及总结
群文阅读教学以《剪不断的生命脐带》父母之爱为议题,让学生运用‘批注,诵读’等方式进行文本阅读,初步感知文本。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比较,了解父母之爱,形式不同,以及父母之爱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最后从文题入手,理解剪不断的生命脐带的深层意义,对比得出,父母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成为独立个体。
通过阅读文本,捕捉关键信息,初步得出父母的性格给予我的精神滋养和启迪是怎样的,进而发现父母之爱在方式上的不同。那么具体有怎样的不同呢?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寻找答案,得出父母不同的教育作用,一是给予安全感,一是树立信心。而这两者合力的最终目的或作用,是使孩子最终脱离父母。至此,文本的分析可以说顺利结束。点睛之笔出现在设计的议题重建:弗罗姆强调脱离,议题却说剪不断的生命脐带,是否矛盾?这一对立的提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最后将回答引入心理学的高度,通过人格理论解释了这一矛盾,是对文本最好的升华。因问题设置不当而使语文课堂对话飘浮游移、流于形式的现象很普遍。学生、文本、教师三者能否进行有效的深入的课堂对话,主要取决于话题建构得是否能促进语文课堂对话走向深入。但是教学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课前阅读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群文阅读阅读量大大增加需要组织较为扎实的前学习,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多篇文章阅读。学生在阅读交流过程中总结不到位,对于学生思维挖掘还不够。最后的“剪不断的生命脐带”思考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体会,最终得出结论,因为时间问题,最后由我进行了总结实为遗憾。在群文阅读中不应该倾向告诉学生固定答案,而是组织学生一起围绕着文本进行构建,还给学生“课堂”,应该做到仅是学生的引导者陪伴者。今后的群文阅读教学我会进一步思考:我们的教学设计如何兼顾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这些都有待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总结。总之, 阅读是伴着成长阅读的,是一种长期的没有终点与止境的自我学习。
撰文:庞洋
图片:教科室
审核:刘旭
上传: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