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大牧场放牧业
梁媛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三节,内容包括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2.教材地位和作用: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深化和拓展,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组成农业地域的理论基础,处在总结归纳的地位,为以后工业地理的学习提供分析思路和方法。
3.课程标准的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产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已具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2.认知方面:我所教授的学生思想活跃且乐于探究,但缺乏相应的解读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3.实践经验方面:我们绝大部分学生都生活在城市,对农业生产活动不够熟悉,缺乏实践经验。
三.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地理位置。
(2)综合思维:从要素综合,分析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
(3)地理实践力:通过学习能联系我国四川阿坝州等地区畜牧业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4)人地协调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为我国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利用音频及图文资料分析阿根廷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阿根廷牧牛业发展措施及目的。
(3)结合图文资料及音频信息探究若尔盖草原牦牛业的发展措施及建议。
2.教学难点:
(1)从图文资料中解读相关的地理信息。
(2)若尔盖草原牦牛业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比较。
(3)若尔盖草原牦牛业发展措施及建议。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与讲议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通过放映餐桌上牛肉图片和我国今年牛肉供需数据信息的呈现,抛出问题。
问题:同学们爱吃牛肉吗?那你知道今天我们餐桌上的牛肉都来自哪些地区吗?(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数据分析结论:近年来我国牛肉供需矛盾突出,我国是牛肉进口大国,阿根廷已成为我国牛肉进口主要对象国。
过渡:为何阿根廷成为我国牛肉进口的主要对象国?
(二)新课讲授:
教师讲解大牧场放牧业的1.基本概况:
(1).生产对象:牛、羊;(2).主要产品:牛羊肉、皮毛;
(3).主要分布地区:美国、阿根廷(牧牛为主);南非、澳大利亚(牧羊为主);
教师提问:这些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偏少) 不宜发展种植业,但适宜草类生长;
可以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教师展示图片(阿根廷的地理位置与潘帕斯草原的地理位置图)及视频介绍潘帕斯草原。
2.探究活动:
(学生自主活动)
活动一:潘帕斯的区位条件
材料一:牛的“天堂” 牛的“地狱”
“潘帕斯”源于印第安丘克亚语,意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是南美洲比较独特的一种植被类型。这是因为草原西边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丰富的水汽,所以只有该草原的西边靠安第斯山脉一测狭长地带才有“走廊式”林木,而东部大部分由于雨水的缺乏则适合长草,并且草类茂盛。气候温和,适宜牧草生长,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畜牧业。
潘帕斯草原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四川省的面积约48.6万平方千米 )。阿根廷人口2020年约4.54千万(四川省人口2020年约8.37千万人)。
阿根廷每年牛的存栏数为5500万头,平均每头牛享有24亩土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潘帕斯草原是“牛的天堂”。阿根廷每年要宰杀1000万头牛,除供国内食用外,还大量出口,阿根廷牛肉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这里似乎又是“牛的地狱”。
探究问题:结合材料1、材料2及教材P54页案例4,寻找潘帕斯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学生回答)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牧牛业的区位优势:
① 气候温和湿润,草类茂盛,草场优良;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为大规模经营提供可能;④ 铁路贯通,距海港近,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经营;⑤ 技术先进、集约经营(海上冷冻船扩展市场)。
活动二:潘帕斯牧牛业的发展措施及其目的
材料三:
马库斯先生家的牧场有1000多头牛,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北250千米的地方,这里属纯粹草原地区,拥有广阔的田野。马库斯每天的工作即是手上携着笔记本电脑四处巡视,电脑里储存着农场所有资料,如果他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立即从电脑上核查,几分钟就能得到解决的措施或者办法。早在很早之前,该牧牛场通过一些列发展改良措施使他的农场成为了一个规模化、商品化、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牧牛场。马库斯先生的牧牛场是阿根廷牧牛业的一个缩影。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三及教材P51页案例4第3自然段,列举阿根廷为促进其牧牛业发展的措施及其目的?(学生自主探究并回答,教师总结)
阿根廷的措施 对我国畜牧业的借鉴意义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合理利用草场,使草场不退化
开辟水源 保护草场,开辟水源,建立配套的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
种植饲料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研究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市场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牲畜,提高畜牧业的产出
深化探究:教师放映视频2“上海进口博览会--阿根廷牛肉”。
观看结束后,教师提问:除了以上发展措施外,近年来阿根廷还做了哪些努力?
师生活动:(视频信息收集)牛肉加工业——把控质量(质量可追溯)、厨房进展会、网络直播、牛肉协会理事长等。
师生共同分析:
(1)“牛肉加工过程”反映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专业化程度高;
(2)“厨房进展会、网络直播”体现了他们重视宣传与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拓展其销售市场。
(3)“牛肉协会理事长的发言”体现了政府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问题2:从潘帕斯肉牛业的发展(规模养殖、肉类加工、冷冻、外运、销售联为一体) ,你能得出大牧场放牧业有何特点?
学生总结: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
(1)面向市场,商品率高;(2)生产规模大;(3)专业化程度高;
活动三:发展措施的应用---若尔盖大草原养牛业
材料三:若尔盖草原,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这里海拔3300-3600米,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秋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0—7℃。多年平均降水量 500—700毫米,属于高寒湿地草原。若尔盖境内地势平阔,是黄河上游一些大支流如黑河、白河、贾曲的汇流处,水资源丰沛,因此形成了水草丰茂、适宜放牧的草原。若尔盖有天然草场1212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978万亩,是全国三大草原牧区之一,也是亚洲最好的天然牧场之一。
扎西一家居住在若尔盖草原上,距若尔盖县城约45公里,国道213通过县城。他们家由政府划分到户3500亩草场,过去他们家有200多头牦牛,为了保护草场,按每25亩养一头牛的规定,扎西家的牛减少到140头。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冬季牦牛掉膘严重。眼看收入减少,这可愁怀了扎西。
问题1:对比马库斯家的牧场,扎西家牧场区位条件有何不同?
问题2:(合作探究):如何帮助像扎西一样处境的牧民走出贫困?(角度:政府、企业、牧民)
教师放映视频3,并呈现材料三,由学生合作探究完成以上问题。
问题1:区位条件的不同:
(1)高寒气候--季节性牧场(涉及冬季牲畜御寒和饲料问题);
(2)交通闭塞;
(3)科技和机械化水平低;
(4)生产规模小;
(5)劳动力素质低;
问题2:如何促进若尔盖牦牛业的的进一步发展,帮助牧民脱贫致富?(学生自选角度,教师引)
政府方面:
(1)建立牦牛养殖农村合作社,吸纳牧民就地就业。
(2)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
(3)完善当地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4)发展教育,提高当地牧民的文化素水平,进行牦牛养殖等职业培训。
企业方面:
(1)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冷藏和保鲜技术,培育良种牛及加强牛群病害研究。
(2)完善和延长产业链,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
(3)提高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4)加强宣传与推广,提高知名度,树立品牌意识。
牧民方面:
(1)建设人工草场,合理利用草场,防止草场退化。
(2)解决冬季牲畜御寒和饲料问题。
(3)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积极配合政府的扶贫政策。
(三)课后作业
主题:我为牦牛产品代言
温馨提示:可以从牦牛的生长环境、牛肉品质、味道市场好评度、价格等方面来写(广告词、直播带货)。
【评价反馈】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性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据此回答1~2题。
1.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特征是
①生产规模大 ②能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科技水平低 ④专业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热带草原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下面“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3~4题。
3.③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图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图乙)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的是
A.夏季气候温暖
B.土地辽阔,地形平坦
C.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D.草类茂盛
6.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地区
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乙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大牧场放牧业
一.基本概况:
1.生产对象 2.主要产品
2.分布地区 4.生产特点
二.探究内容
活动一: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分析
1.自然因素: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 交通 劳动力 科技 饮食习惯
活动二:发展措施及目的
1.发展措施:
2.目的:
活动三:迁移应用
1.区位条件的不同:
2.发展措施和建议:
政府方面:
企业方面:
牧民方面:
撰文:教科室
图片:教科室
审核:刘旭
上传: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