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05-27 阅读:15660 文章来源:九游娱乐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王光玥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刚才视频中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大幕就此拉开,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潮流下拉开的?

(学生回答:全球化/工业革命/西方殖民扩张)

那当时的清政府有感受到这样一股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吗?

(没有)

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之下,古老的中国又经历了一些什么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

一起进入《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我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将本课内容整合成三个模块儿,包括文明差异探背景、文明碰撞看过程以及文明交融论影响。

这三个模块具体化为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是:战争爆发及战败原因、条约内容及危害,最后是理解战争的影响。

(一)文明差异探背景:

鸦片战争的爆发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呢?(……)

基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丛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一组图像史料对19世纪中期战前中英两国的国情做一个全面的摸底和探视。

(抽查三个同学)

就经济结构而言,中英表现为:英国是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机器大工厂制度大发展,中国是男耕女织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就政治体制而言,英国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并不断发展完善,中国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

就思想形态而言,英国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国是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实行思想专制

就军事装备而言,英国是船坚炮利、武器精良,中国是武器落后、军备废弛

就对外政策而言,英国是推行炮舰政策、进行殖民扩张,,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虚骄自大

以上图像史料表明,中英两国在战前无论是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思想形态还是军事装备和对外政策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国华裔学者张鑫保也指出:“两种不同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那么大家是否能从文明史观的视角说出中英两国差异的本质是什么呢?

(近代工业文明和传统农耕文明的差异)

所以,”就世界大势论,战争冲突不可避免”。

然而文明的差异并不能成为远隔重洋的英国对华发动战争的正当理由,文明的差异如何升级演变为文明的碰撞呢?下面我们再通过一组文字与数据史料对战争的底层原因进行探讨。

…………(抽查三个同学)

统计图表类的材料我们一定要注重图表的标题、单位和图例解说部分的关键字词,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信息。

 

民族英雄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严禁鸦片,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敬仰,然而令我们心痛的是英国却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通过两组史料的分析,现在我们可以就战争背景做一个小结,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在正当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走私鸦片,林则徐从维护民族大义的角度进行禁烟运动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也就是直接原因。

综上可知,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

从必然性的角度看,中英文明差异埋祸根;英国市场需求是根本。

从偶然性的角度看,虎门销烟是导火索(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大家在学案对应的位置做好笔记,…………

(二)文明碰撞看过程:

历史地图可帮助我们很好的构建时空观念,接下来我们通过地图简要的了解一下战争过程。

战争时间是1840.6-1842.8,英国从广东江面挑衅(xin),到达长江,一度占领了定海等地,继续向北到天津白河口直逼清廷的统治中心,清政府慌忙议和。1841未达目的英国强占了香港岛并扩大战势,一路向北,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英国长途跋涉,大清以逸待劳,为何是如此结局?……林则徐把原因归结为“器不良,技不熟”,那么,究竟是武器陈旧还是政治腐败或者社会落后呢?历史学家陈旭麓则认为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追根溯源用一句话概括战败根本原因就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相抗衡。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微课视频了解一下战后条约。

通过微视频,我们对战后重要条约有了一个概况了解,现在就其中的重要条款危害大家前后左右四人一小组进行一下分组讨论,然后我来重点点拨。

(危害最大的条款?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抽查四个同学)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与警醒?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那么面对西方船坚炮利的剧烈震荡,中国社会又该走向何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落实文明交融论影响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样的我们通过一组史料进行认知理解。

(三)文明交融论影响:

徐中约在他的著作中提到鸦片战争在………这几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史料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探讨一下鸦片战争的影响。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内容关乎我们后续近代历史在政治、经济、思想专题史的学习。

…………(抽查六个同学)

陈旭麓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的走入了近代。”也正如课前视频中说到的,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也由此拉开大幕。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也做了如下重要讲话。

他将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历史高度浓缩概括为三句话:“……”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而作出的重要判断,对于指导我们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之路其实是对我们每一位时代当下的青少年个体成长历程的投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了个人理想抱负的实现、国家的长足发展以及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时代当下的我们应该如诗仙李白所说做到“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当我们立足当下,满怀豪情壮志,终将奋发有为。

最后也代表我们老师给大家的个体成长以如下寄语:“过往不恋,当下不负,未来不惧;愿征途后,回首时,眼有星辰大海,胸有丘壑万千,心有繁华似锦!”



撰文:教科室

图片:教科室

审核:刘旭

上传:邹涛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园区教育南路6号
电话:0816-8073777(招生处)8073813(办公室)

中国·四川·绵阳

学校微信二维码

官网手机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Copyright © 2020 九游娱乐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08809号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